為什麼我們要推模組化課程?
為什麼我們要推模組化課程?
所有人都知道,跨域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很少人注意到,現行的大學學制,不利跨域學習。
成功大學是一所綜合型全科大學。成大有僅次於台大的醫學院系統,包括相關的生命科學院,而清華才剛在籌建學士後醫學系,交大也才剛剛和陽明大學合併。成大有獨步全台的設計學院,裡面有建築、都市計畫和工業設計。成大有社會科學最重要的幾大支柱: 經濟、法律、政治、心理以及,各個領域都不可或缺的管理學院,提供財務、金融、運輸、資訊與工業管理的研究。更別提成大賴以起家的理工、電資學院,現在依舊是家大業大。這些組合,恰巧涵蓋今天的社會本質與全貌: 各領域高度分化卻也高度彼此合作依賴。我們很慶幸成大在 30 年前沒有僅僅固守理工的傳統優勢,否則在現今社會氛圍之下,「僅僅只會理工電資等高科技」可能會很諷刺地成為保守的象徵。
可惜的是,成大的優勢,目前並未被整合凸顯。我們設想一名成大材料系的學生(這是一個實際案例),她知道跨域學習的重要,但是你覺得她該如何做? 修跨域學程? 雙主修? 輔系? 請注意,成大材料四年要修的課不少,要勻出時間做跨域結合,不管是學程、雙主修、輔系對學生都是高時間成本的投資。更別提,雙主修、輔系只是跨第二個系,那如果要跨第三個,或是第四個領域? 或是雙主修輔系進行到一半進程時才發現不滿意,請問要如何「退換貨?」 你們可知道嗎? 未來對於學問型態的需求,是一種「混搭」型態: 上身穿西裝,下身搭牛仔褲,腳上蹬的是慢跑鞋 (這可是幾年前我到美國開會,與會史丹福大學教授上台演講的裝扮)! 或者是,梳一個公主頭,穿的卻是運動瑜珈服上街!
我們成大理學院建置的模組化課程平台,有幾個特點:
第一:在寒暑假,不影響正課時間; 實際上是第三學期的概念;
第二:課程輕薄短小,每門課有1、1.5、2學分(最多),只講一個核心主題。超過 90% 的課程帶有演習、實作、實驗、野外實習等與學生雙向交流的教學型態;
第三:每門課密集授課,一律只要一星期5天就可以帶走1、1.5、2學分;
第四:課程深度夠,且是為模組化課程特殊上課型態重新去編寫教材。有很完整的領域介紹,會有意想不到的綜合結論,而不是從原本三學分課程去刪去 2/3而來;
第五: 你可以大量獲得其他領域的視野;
第六: 你可以自由自在的定義你自己的混搭風格。
所以,想一想,你暑假要幹嘛? 耍廢在家? 打工? 旅遊? 或者進老師實驗室繼續學習材料科學的知識(以那名成大材料系的個案為例)? 這裏設想有一個對照組的你: 你每年寒暑假彈性花上幾星期修6門模組化課程的課,假設寒假 1 門 (1 星期)、暑假 5 門( 總共 5 星期),假設每門課平均 1.5 學分,一年就有 9 個學分,累積四個寒暑假就有 36 學分。你就算雙主修,也只不過能夠超修大約這些學分數而已。但是,雙主修只讓你多懂另外一個領域的課,而修模組化課程可能讓你從數學、物理、化學、光電、統計、人工智慧、醫學都能知道一些重要核心知識。所以,請問你,你要雙主修? 還是修模組化課程? 更別提,你都是在學期中雙主修,可能會累到不成人形甚至自己材料系的課都沒時間顧好。而對照組裡面另一個你,可是學期中按部就班,好好學自己材料系的課,然後可以正常作息。長久來看,誰會有體力優勢?
我們並沒有說,3 學分的專業課程不重要。你的的確確要很專心很努力於你們系上在學期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我們強調的是,你同時需要,且要很快、很有效率地在 gap period (空暇時間,例如寒暑假) 掌握到重要的跨域知識。而且同時,你不能操壞自己! 我們這個開在寒暑假的模組化課程平台,就是專為這些概念而生的!
模組化課程2017年的第一個暑假開始試辦,當時只有 7 門課。但是,到了現在 2021暑假,我們會開出超過 50門課。這些課為了學習效果,都採取小班教學,採取報名先後順序招生,額滿為止。全台各大專院校學生都可以修,只不過成大、中興、中正、中山四校大學部學生不用收費,這是因為我們四校是同盟,跨校選課不用額外收費。然而,這四校以外其他學校學生和所有研究生則每門課收 1,600 元。這是公立大學一個公訂價碼。
知識、視野和修養,絕對是以後人生決勝負的關鍵,而這需要有效率且長時間讀書去累積! 知識的多寡與品質,幾乎決定後來你到底會有一個不錯的生活? 還是過悲慘的日子! 如果你不在乎自己未來是否會落魄潦倒,那你可以不用來修模組化課程,因為你不需要,你早已經在往這個方向上堅定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