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天文觀測資料庫分析導論-電機系二年級 劉惟閔
老師上課方式因應疫情採取線上同步教學,而我是參加實體課程。課程安排上早上是由老師按進度講解每日的授課內容,下午則是讓我們練習Python的語法及完成每日作業。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非常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會常常詢問在教室或在線上的同學一些課程相關的問題。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大四水利系的學長相當厲害,總是能舉一反三,甚至將他在天文方面的所學分享給老師及同學。這樣彼此間互相討論交流的教學模式,讓我上起課來不會感到有課程壓力,同時認識到其他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以及了解到同一件事但不同科系而有觀點上的不同。
老師每日的授課進度都會隨著前一天同學的反應及表現隨之調整,可看出老師對於本課程相當用心!而且老師都會先從國高中地科內容開始講起,使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不會產生太大的壓力。而從國高中地科開始講起,再慢慢帶入較專業的知識,像我自己雖然沒有太多的天文相關知識,但照著老師一步步去了解比較專業的知識是可以跟得上的。
而本門課所使用的資料庫都是在網路上公開的天文資料庫,其中最知名的就是NASA的資料庫。老師說這些天文資料庫會公開是因為其實天文資料眾多且繁雜,天文學家希望對於天文有興趣的學者或使用者也可以來幫忙分析這些資料。天文學家所觀測到的數據都必須經過調整及優化才能提高資料的準確性,但就如同前面所述,在宇宙中其實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因素會干擾我們觀察並分析,所以必須不斷改良硬體設備及觀測、資料分析的技術來提高資料的可信度。也許現行的定律到後來會被推翻,但這正是科學不斷進步的必經過程。這門課使用Python的目的是因為Python對初學者而言很好上手,語法也比較貼近英文,指令的限制性也沒有比其他語言來的多,而且提供跨平台服務,不需要在特定編譯的環境下使用,對於這種為期一周的短課程而言,學習程式最佳首選絕對是Python無誤!利用Python將我們所要分析的資料傳入,然後藉由程式去畫出我們需要的圖表或是修正過後的數據等等,整體而言學習上不會有障礙,而且語法其實網路上都有許多資源可以查詢,所以在處理程式作業方面上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而作業部分就是利用Python程式語言來處理天文學家所觀測的資料,並進一步去探討其內部的相關性等等。而每日作業都必須在下課前完成,因為老師不希望我們在暑假時期還要留作業回去寫,所以下午學生就會練習語法並完成指派作業,有不懂的地方老師都會在旁及時協助,因為這樣讓我能夠及時釐清語法上的邏輯錯誤或是觀念混淆,讓我受益良多。而這門課除了讓我學到天文的知識外,也讓我學到如何利用Python來分析天文資料庫,雖然我本身是電資學院的學生,但我從未運用程式語言來解決其他學科方面的問題,這無非是讓我拓展新的視野,從電資跨到天文領域。
我最喜歡成大模組化課程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就是安排在寒暑假,一定會有人覺得寒暑假還要上課簡直是惡夢,但對我而言並非如此,因為平常學期間本科系的課程已經讓我喘不過氣,根本無力去修外系或是有興趣的課程,而安排在寒暑假可以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去鑽研我感興趣的課程,並且讓我不會因為放假而停止學習;第二就是為期一週的密集式課程,這樣的上課方式跟平常每周都上1-3小時的課程安排截然不同,我可以一整個禮拜都沉浸在這個領域中,可以不斷跟師長討論及學習更多新知,而且一個禮拜其實稍縱即逝,不會讓我有課程壓力,而且是自己選擇有所興趣的課程,所以上這一個禮拜的課對我而言反而是心靈上的救贖。第三,理學院模組化課程並非只是學習理學院的課程,而是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甚至會去找其他學院的教授來共同開創新課程。就拿我這個暑假上過的課來講,本門課是天文和資訊,另外我也有修習數學與工程、營養科學及癌症醫學等等。在每一門課中都一定會接觸到至少兩個領域,讓我知道說原來看似沒什麼交集的科系也能有這樣的課程關聯;第四就是這些課程並沒有一定要特定科系才能參與的限制,這正是模組化課程的特色。就如同我前面所述,我從課程中了解到原來同一個問題在不同領域的人眼中,答案也大為不同,而藉由多方討論之下,我們就可以結合來自多方面的想法,而產生一個最佳的解決方式。
最後模組化課程我覺得最誘人的就是課程完全免費以外,還能夠承認學分,甚至還開放給外校生參與。俗話都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在學校並沒有提供經費的情況下,理學院花自己的經費開創這個課程,可說是無私的奉獻,就連我外校的同學聽聞此課程都非常驚訝,因為其他學校寒暑期課程都要繳納學分費,動輒幾千塊起跳,光是我暑假上三門課可能就省了將近萬元,而且又可以承認學分,上模組化的課真的是一舉數得!
關鍵字 #成大模組化#跨域學習#免費選修學分#模組化#短期密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