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科學模式與批判性思考 - 法律系三年級 黃星甄

top

課程名稱►科學模式與批判性思考      授課教師►數學系 許瑞麟老師
心得分享者►法律系三年級 黃星甄


「批判性思考」於我而言一直是個難以捉摸的詞。它有時會在頌讚他國教育制度的新聞中出現,似乎距離我的生活極為遙遠。有時會在學習單上出現,彷彿只是換了名目的閱讀測驗,與實際生活毫無干係。裝著滿腦子的困惑,我報名了「科學模式與批判性思考」這堂模組化課程。即便對課程大綱的主題沒有什麼洞見,也不是特別感興趣,甚至看到一堆「數學模式」挺害怕的。「數學是法律系的天敵」、「來讀法律系都是數學不好吧」,這可是敝系教授掛在嘴邊的消遣,多少有幾分真實性!但腦中關於「批判性思考」的滿滿疑惑,似乎更不可能在之後解開,於是我還是拿出勇氣,就這樣硬著頭皮選修了。

人眼有所謂「盲點」,位於視神經束的匯集處,因為欠缺感光細胞而無法成像。上這堂課的感覺,就像在高三的生物課上,第一次知道自己用了十八年的眼睛有個缺陷那般震撼。你深信不移的、習以為常的,在這堂課全都會受到挑戰。這堂課的核心觀念是「世界由許多模式交疊而成,而模式各有其成立前提或者已將現象加以簡化,因此所有模式都有其適用邊界。」總的來說,這整堂課程多數時間只是藉著各式各樣的例子闡述這個核心概念。但在課程進行中,習以為常的安穩世界漸漸從有個小裂縫到崩毀傾頹:上課中所討論到的包括數系為何會產生「小除以大」等於「大除以小」(-1/1=1/-1)這種反直覺的理論?我們真的正在面臨地球暖化嗎?永續經營真的有必要嗎?不知不覺間早先已經成為某種「常識」的理念一一受到挑戰,有種打開第三隻眼的感受,讓你開始懷疑整個世界……

其實,批判性思考並不是要你懷疑整個世界。第一堂課,老師就開宗明義,告訴我們批判性思考的重點就是對同一件事找尋至少兩個以上的對立觀點,學會「左手打右手」。當一件事情帶來利益,其背後必然隱藏著弊端。或者說,「某些人的正義,就是其他人的不正義」。然而多數人卻在意識到這件事情前,就已經跟著他人選邊站,因此最終所有的理論本質都不是重點,如何吸睛、如何操弄輿論才是這個世界的正義。要打破這個現況,就只能從學習批判性思考開始。每日的心得都是批判性思考練習,老師要求我們寫下客觀授課內容以及主觀想法。然而,在聽他人講述時,我們便會不自覺以主觀視角篩選出自己感興趣的重點來記錄,於是又多發現一個自己的盲點了。批判性思考的基石是傾聽,「傾聽」是謙卑地聽全部,而不是只挑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於是,我們發現自己多麼傲慢,傲慢到將他人的言語選擇性納入,於是我們知道了互相傾聽互相理解有多麼困難。

不只課程內容,許老師的人格特質也讓人能從中學習。老師對於事物抱持著求知慾,並且富有實驗精神,其程度讓所有事情都只Google的我感到極度驚訝。例如因為洗衣機標示0.5匹馬力就調查班上同學的家裡的洗衣機馬力,進而聯想到汽車,親身測試車輛的馬力與最高速度,追根究柢到1966年的Volkswengen Beetle上,這中間的行動力和追根究柢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僅如此,老師也很樂於與學生討論各式各樣的內容,上課中隨時歡迎提問、回答、討論,中間下課也和同學討論得熱烈,課後心得也都各別回覆,用心程度可見一班。

說了這麼多好處,但還是得提醒,這堂課絕不輕鬆。那個星期我同時上兩堂模組化課程,上午下午都被填滿,回家還要花幾個小時寫心得。模組化課程都蠻耗腦的,也不能挑燈夜戰犧牲隔天的理解力,等於整天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密度高到甚至有退選的衝動。學生不輕鬆,老師也很辛苦,每天都讀完我們的心得,並一一給予回覆(難怪老師說明年不敢再開)。不過,有努力必有收穫,這也是幾堂模組化課程之中,我認為受益最良多、最想推薦給親朋好友的一堂課。現今公民意識抬頭,公民參與漸漸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像去年就有多達十個公投題目要回答。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勢必得先了解兩邊的利與弊,才能衡量並且站邊。但若缺乏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便只能被餵食網路上帶有他人主觀觀點的懶人包,或者單純跟風他人,最終只有成為他人的魁儡一途。沒有批判性思考的訓練,公民參與很容易就變成網路聲量大戰,而非理性的利益權衡下的抉擇,而這顯然並非公民參與所預期的結果。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資訊巨量的時代只會更顯重要,而這堂課程就是入門批判性思考的起點之一。

關鍵字 #成大模組化#批判性思考#公民參與#科學模式#理學院


bottom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