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科學模式與批判性思考 - 物理系二年級 曾俊翰

banner top

課程名稱►科學模式與批判性思考      授課教師►數學系 許瑞麟老師
心得分享者►物理系二年級 曾俊翰


前言

原本我在2020年寒假報名了兩門模組化課程,分別是「計算物理習題演練」和「代數拓撲與數據分析」,然而都因為疫情的關係取消了。當時我就發現「科學模式與批判性思考」這門課非常搶手,幸好暑假這三門課重新開設,我也很幸運的報名成功。

我一直對思考有很深的執著,尤其是數學、物理的理論模式。對我而言,形而上的思想能統御形而下的物質是令人驚奇的,這也深深地吸引我,期許自己能加強思考的深度,甚至能用思考做出一些貢獻。

授課風格

這門課的授課老師是數學系的許瑞麟教授,老師在課堂上會提供許多案例,並以不同的立場進行描述,引發同學們的思考;有時也會利用表決,讓同學們在很短的時間內選邊站。老師選取的案例包括自己的親身經歷、科學期刊文獻,和報章雜誌的報導等等,案例的內容涵蓋各個領域,涉及的知識十分廣泛。老師上課的氣氛大致是輕鬆的,講述案例的過程就像說故事一樣生動有趣,同學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提出不同的看法。唯一的負擔是每堂課結束都要交一份1000字心得報告,整門課結束後也有一份作業(原本是小考,因時間不夠當成回家作業)。心得內容要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客觀總結上課內容,第二部分是撰寫個人心得與反思。老師都會詳細地回覆,並給予個別的建議和評論。

課程

這門課的目的是強調科學不是鐵律。相反地,不斷懷疑、批判並盡力蒐集更多證據,推翻過往的模式,才是科學的本質。這門課的內容很豐富,每堂課都有一個主要的題目,搭配許多案例來說明。這些案例多半會顛覆對題目原先的預設立場,進而逼迫同學思考、抉擇。

第一堂課著重於數學模式的建立與模式的邊界。科學家經常利用數學建立模式,量化資訊,精準的計算並預測結果。老師以汽車最高速度與馬力的關係為例,分享他蒐集資訊、實地測試、建立模式的過程,讓同學們親眼見證一個數學模型的誕生。然而數學模式不是萬能的,老師以R^n空間中超立方體的內切球為例,得出當n>9維時,內切球直徑會超過超立方體邊長的結論,極度違反直覺。

第二堂課中主要以Braess ParadoxBluestone&Cantekin的研究之爭兩個案例,再度說明模式可能產生與直覺矛盾的結果。Braess Paradox是德國數學家Braess所提出,在一個描述車流量與行車時間關係的數學模型中,使用某些特殊參數條件下,兩地之間增設一條道路反而會增加行車時間。Bluestone&Cantekin的案例則與學術倫理有關,針對「收取贊助商費用是否會影響研究結果」進行討論。

第三堂課老師提供了三篇科學文獻,對全球暖化提出質疑。第一篇是探討如何測量全球平均溫度,並分析、比較不同測量方法之間的可信度。第二篇是研究挪威Svalbard群島自從1980年代到現在已經融化50%的冰,但北極熊數量卻不減反增的現象。第三篇甚至宣稱近170年的地表溫度無法證明全球暖化。過程中老師並沒有站在支持或否定全球暖化的任一方,而是用批判思考客觀檢視全球暖化的證據力,反思當今主流的論調。

第四堂課的主題是核能發電,老師先介紹半衰期的數學模型,這是一個以微觀求平均的一個巨觀模式,描述理想情況下放射性物質的衰變速率和還未衰變的粒子數成正比。老師接著用機率的方式計算核能發電實質的風險係數。老師認為核能議題早已脫離科學模式,成為信仰之爭,無論擁核或反核都無法相信對方的數據。這堂課的目的就是逼迫同學們重新思考,而不陷入爭議的其中一方。

第五堂課延續前一天的議題,試圖找出永續發展的方法。老師以Solar City的商業模式說明綠能產業的另一種可能,也用西方玉米根蟲防治研究的例子,說明昆蟲腸道共生菌落的演化突變,成功「對抗」農民以輪作去除害蟲的手段,強調人類無法隻手遮天。最後老師分享他親身經歷的幾個故事,讓同學們思考:永續到底是一種可以達成的願景,或僅僅是主觀上的信念?

心得

這五天的課程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以前上課總是在知識上累積新的論點和看法,增廣見聞罷了。這門課帶給我的是整個思考方式的轉變,學習並運用批判性思考,去反省所有的成見,及對任何事抱持懷疑。要做到這件事並不能只是坐在那邊思考,有時得自己動手建立科學模式去驗證,多查證各式論點,希望最終能比較客觀的解釋特定議題。回家以後我向父母分享我在這門課所學的,他們都感到非常新奇,甚至想旁聽這門課。那時我們家正在看電視,看到不久後的高雄市長補選,一位候選人提出要將高雄旗山發展為蘭姆酒鄉,遭受反對黨的抨擊。我就和父母分享:我們只看到這位候選人提出的政見,並沒有看到他為什麼提出,而其背後的模式是什麼。反對黨也只是一味的反對,沒有提出具有證據力的理由,而這樣的爭辯並不會增進一個城市的發展。比較好的做法是候選人提出自己的模式,給出充足的數據及預測模型,然後對模式進行辯論,這或許能比較有效的討論公共政策。然而上完課後我也理解到,當許多事情難以量化,比如道德、正義、公平等等,理性辯論並不見得能實質討論出對錯來。一方的正義,經常是另一方的不正義。批判性思考其實就是在反覆辯證下,讓矛盾的觀點得以互相包容並存。我深刻體會到論斷所熟悉的事情,其實遠比想像中的困難。面對各種說法,我們只能心中暫且相信,但不斷懷疑,不要急著下出一個最終結論。

後記

寒暑假上課真的令人非常疲倦,看同學們在IG上發布出去玩的限時動態,自己卻要坐在教室用力思考,有時覺得自己一定是瘋了才會用模組化課程填滿整個美好假期。記得放暑假前,我跟父母說暑假會留在學校上課,沒辦法回家,他們都以為我被當太多科要重補修,我還得費一番口舌解釋什麼是模組化課程。不過回過頭來看,我很慶幸自己參與模組化課程,尤其是這門「科學模式與批判性思考」。如果你對科學有興趣,想要在寒暑假培養一點「科學素養」,不妨來聽聽看這門課吧!

關鍵字 #成大模組化 #科學模式 #批判性思考 #科學素養


banner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