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宜居行星之物理及化學 - 吳岱桀

banner

當初會選擇這堂模組化課程「宜居行星之物理及化學」的理由十分單純,並不是因為對地球科學有什麼偌大的嚮往,也不是因為對於星球內物理與化學的各個面向有著無可救藥的興趣,而是純粹在觀賞過「星際效應」、「絕地救援」、「地心引力」、「登月先鋒」又或是發行至今已有50年歷史的「2001太空漫遊」等以太空為題材的電影後,滿懷對於光年外浩瀚仍未被開發的世界感到好奇,也興起了希望能獲取相關領域知識使我能更深入了解太空或是其他星球的念頭。因為「興趣使然的選課」,也開啟了我與這堂課的緣分。

對我來說,能悟出各種理論背景或是方程式背後的意義固然有趣,但更能激起我熱情的部分,則是如何借助這樣的知識應用在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中。如果說「理論」與「應用」位於光譜的兩個極端,我大概會是偏向應用面的人。而這堂課以名稱來看似乎十分偏理學院且非常理論,因此許多人可能光看課名就會卻步而錯失了體驗這堂課的機會。   事實上,這堂課的講師是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的教授林俊孚老師,他在美國是將此堂課安排在他們學校的freshman year,來修課的同學們基本上是來自各個不同背景,因此課程內容除了必備的理論基礎與簡單的推導外,並不會有過分艱深的內容使學生失去信心與對此領域的熱情。以台灣學生的背景來說,本堂課有點像是介於高中地球科學的內容與大學部地科系更深入的專業科目間的銜接,相對以往高中學習地科時只能從較為粗淺的敘述中大概了解各個現象的成因,此課程深入淺出藉由「熱力學」、「天文學」、「材料學」、「物理」以及「化學」等綜合領域的知識,有系統地去探討一個適合人居住的星球所該具備的要素以及推論這樣的星球如何產生之來龍去脈。

本模組化課程為兩學分,因此每天「朝九晚五」的上課,但因為內容緊湊有趣,所以學習上並不會有特別倦怠感。教材方面,老師會先寄給同學PPT,而上課基本上就是按照PPT的安排介紹,並且會穿插補充一些比較新的技術與知識如晶體壓力的最新研究以及相關的demo影片。評分方式主要有一個團體報告、平時考以及最後的期末考,大概第二天開始每天會有不定期小考。但因為林老師的考試目的是希望能給同學們做練習確保內容有效被吸收,因此小考內容很簡單,有聽課就會寫。最後一天的大考也不難,有些是前幾天小考的題目。至於小組報告的部分,我個人覺得因為老師長期在美國的教育體系求學甚至授課,所以非常看重同學們做報告的邏輯脈絡甚至是上台發表的技巧,期望透過這樣的過程能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從而具備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報告的內容為每組選擇一個課本的章節,並再挑選一個延伸的主題(譬如相關最新的技術)進行簡報。在第三天開始老師會要求每組做簡單的簡報先介紹要報告的主題與方向,老師會當場給建議並與同學們共同集思廣益思考如何改善報告形式,力求讓最後一天的報告內容更豐富或是更流暢。

這是我上大學以來的第二堂模組化課程。相較之前模組化課程甚至在系上的修課經驗,我對林俊孚老師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林教授曾就讀成大地科系學士班跟碩士班,在台灣土生土長,之後前往美國念博士後擔任教授已在美國深耕幾十年了。老師上課非常活潑而且非常美式,會希望同學多問問題盡量發言,任何鉅細靡遺的小問題他都希望同學能提出來跟大家一起共同討論。此外,他也會分享很多他在成大以及美國求學時的經驗,包含當時成績不理想是怎麼會有到美國念書的契機,以及他現在在美國的大小生活趣事與文化差異等。當然,老師在他的領域是非常厲害的專家,也會希望同學們能將這堂課的知識結合到自己的專業,因此以我一位就讀於機械系的學生,也能在與老師談話的過程中得到不同領域間的知識連結,發現在地科領域中如何發揮機械系的長才,也了解到許多實驗的受力分析原來都需要機械工程師才能完成呢!

綜合以上,個人覺得這堂課cp值很高,不僅可以體會美式教學,也可以在短短一周內透過這堂課帶來更深入或是不同以往對於地球、外星與宇宙的觀點。加上課堂氣氛不錯而且老師人非常nice,那一周的課程過得非常愉快,推薦給大家!

關鍵字 #成大模組化 #科幻片蘊含的知識 #跨領域分析 #太空探索 #美式教學

bottom

瀏覽數: